当前位置:首页 > 检测资讯
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GB/T18883-2002与新标准GB/T18883-2022区别
编辑:admin   文章来源:未知    日期:2023-03-01

2022 新版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,于2022 年7 月 11日联合发布,2023 年2月1日式实施替换了 GBT18883-2002 (含第1 号修改单)。

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您解答: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2002 版本和2022 版本不同之处

1、文字表述的变化

描述更加严谨,更为合理比如风速,在相应检测标准中就是风速,和检测标准致,同时从字面更容易理解再者引入了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GB 3095-2012 中概念,和同类别标准进行统一便于理解和记忆。

2、术语和定义的变化2.1 删除了“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 273K,压力为 101.325kPa 时的干物质状态。(2002 版 3.4)修改为“参比状态 指大气温度为 298.15K,大气压力为 101.325kPa 时的状态。” (2022版 A.10.1) ;

修改后更为合理,目前大部分的室内居住环境,更偏向于 25°C,来源于 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GB 3095-2012 修改单。

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机构应重点关注,对于气态污染物(如甲醛、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TVOC 等)的最终浓度,应按照参比状态进行浓度校正,即在换算参比状态下的体积,应带入参比状态下的绝对温度,是 298.15K,而并非是 273K。

2.2 新增“细颗粒物”的术语 (2022 版 3.2,来源: GB 3095-2012)

2.3 新增“1 小时平均、 8 小时平均、24 小时平均”的术语(2022 版 3.5 3.6 3.7.

来源:GB 3095-2012) 。

3、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及要求的变化

3.1 新增“细颗粒物、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”三项指标及要求

3.1.1 细颗粒物 PM25来源: 室内燃料、吸烟、室外和空调系统带入,二次扬尘等。健康危害:可能引发心脏病、肺病、呼吸道疾病,降低肺功能等。3.1.2 三氯乙烯 CHCl3

来源: 为无色透明液体,不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,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,主要用作溶剂,也可用于脱脂、冷冻、农药、香料、橡胶工业、洗涤织物等。

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,在 1 类致癌物清单中。健康危害: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,亦可引起肝、肾、三叉神经损

害。

急性中毒:短时间内接触(吸入、经皮或口服) 大量本品,可引起急性中毒;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 CHCl; 可使人迅速昏迷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: 接触数小时后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酪配感、嗜睡等,重者发生谱妄、抽搐、昏迷、呼吸麻痹、循环衰竭症状,也有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,心脏损害的心律失常症状,口服后,消化道症状明显,肝肾损害突出的症状。

慢性中毒:易出现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睡眠障碍、肠胃功能紊乱、周围神经炎、心肌损害、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,还可致皮肤损害等慢性病。3.1.3 四氯乙烯 CCl4

来源:为无色液体,不溶于水,可混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等,主要用作有机溶剂、干洗剂,也可用于胶黏剂的溶剂、金属的脱脂溶剂、干燥剂、脱漆剂、驱虫剂、脂肪类萃取剂,还可用于有机合成。

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,在 2A 类致癌物清单中。健康危害:有刺激和麻醉作用。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、流泪.流涎。随之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运动失调及醉酒样症状。口服后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倦睡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视力模糊、四肢麻木,甚至出现兴奋不安、抽搐乃至昏迷,可致死。

慢性影响:有乏力、眩晕、恶心、酪配感,有肝脏损害症状;皮肤反复接触,可致皮炎和湿疹。

3.2 更改“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碳、甲醛、苯、可吸入颗粒物、细菌总数和氛”7 项指标要求 (2002 版 4.2; 2022 版 4.2) 具体如下:

微信图片_20230306144624.png

其中,二氧化氮、甲醛、苯、可吸入颗粒物、细菌总数和氛均执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,特别是苯,标准值由 0.11mg/m3 变更为 0.03mg/m3;二氧化碳标准值未发生变化

由日平均值变为 1小时平均。放射性指标(222Rn) 由行动水平(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氨浓度) ,更改为参考水平 (表示室内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氨浓度,并非安全与危险的严格界限。当室内氨浓度超过该参考水平时,宜采取行动降低室内氛浓度。)

4、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技术导则的变化

增加了环境要求、样品运输和保存、平行样检验、结果表述、实验室安全等技术内容 (A.2.1、A.7、A.9.4、A.10.2、A.11)

4.1 环境要求

采样前,应关闭门窗、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至少 12h; 采样时,门窗、空气消化设备及新风系统仍应保持关闭状态;使用空调的室内环境,应保持空调正常运转;物理性指标的测量和室内氨累积测量 (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) ,以及其他未能满足前述要求情况下的测量,应在房屋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。

新版标准对于环境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,将 HJ/T 167-2004 标准 4.5 引入,同时提到了关键术语“正常使用状态下”,给室内空气检测工作指明方向,预留了可操作性.室内空气质量指标,特别是新装修的室内环境来至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气态污染物(如甲醛、苯、甲苯、二甲苯等) ,随着封闭时间延长,空气中对应污染物浓度一定时期内,存在增大现象,同时考虑到正常使用状态下,每天会进行开窗通风,检测前封闭时间不要超过 24h,超过 24h 标准中规定的参考限值将失去原有的意义。

4.2 样品运输和保存

新版标准,对样品运输和保存提出了要求,将 HJ/T 167-2004 标准 5 引入,进行了适当修改,着重强调运输过程要做好有效处理和防护,防止污染,强调及时性。

4.3 平行样检验

为了质量保证,新版标准将 HJ/T 167-2004 标准 .7.6 引入,强调每批采样中平行样数量不得低于 10%,当样本量不足 10 个时,至少应采集一个平行样,平行样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得超过 20%,这一条款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解,比如,同一组采样人员,某一日安排了3 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,每家 2个点位,一共 6 个采样点位,每个采样点位分别做甲醛、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TVOC 检测项目,那么这算是 1批次,还是应该3 批次?总共的样品数量为甲醛6个,苯、甲苯:甲苯6个,TVOC6 个,合计 18 个样品,是应该随机2 个平行样品呢? 还是每个检测项目各一个?还是每家都做 3 个项目的平行样品?针对以上问题,如果都做肯定满足标准要求,但无疑是增加检测机构的运营成本。考虑到实验室分析样品时,是按照批次进行,按照单个检测项目数,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平行样品的采集即可,对甲醛随机采取 1 平行样品,苯、甲苯、二甲苯随机采取 1 个平行样品,TVOC 随机采取 1个平行样品即可。对于平行样品所测的结果,达到某一水平含量时,应满足平行样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与平均值的比值,不得超过 20%的要求,如果结果较低或未检出,则此要求无效。

4.4 结果表述

在实际运用中,容易出现原始数据记录错误、数据的计算错误及结果表达错误,3个方面的问题,新版标准中描述较为简洁,不容易理解;原始数据常用的主要包括量出和量入玻璃量器,其有效数字位数是根据量器的容量允许差和读数误差来确定的;直接从测量仪表读数获取被测量值,则是直接读取获得有效数字部分; 标准溶液计算保留5 位有效数字,报出结果取 4 位有效数字。数据的计算参考 GB/T 8170-2008 即可结果表达,对于检测标准有要求的优先执行,当检测标准未明确要求,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到达的位数,不能超过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的有效位数,分析结果一般保留 3 位有效数字

4.5 实验室安全

新版标准引用了 GB/T 27476.5《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 5 部分:化学因素》标准要求4.6 其他

4.6.1 方法验证

新版标准引用了 GB/T 32465 《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》标准对室内空气各类检测指标的检测方法,在使用前应按照其进行方法确认,填补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确认的空白,在此之前更多参照 HJ 168《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》等标准。

4.6.2 采样体积、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

对于采样体积、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,新版标准进行了突破,也进行了补充说明.以甲醛为例,常用标准 GB/T 16129-1995《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》5 采样 要求 以 1.0L/min 流量,采集 20min,采气 20L。新版标准,甲醛连续采样时间至少 45min,采样流量 0.4L/min,相当于采气 18L在进行核查其指标要求时,其为1小时平均,采集时间延长最终结果更具备代表性但在进行方法验证时,应进行充分验证,以确保检出限、精密度、准确度,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。

4.6.3 采样点数量

新版标准对于采样点数量参考要求更为细致

4.6.4 采样点高度

新版标准除了考虑成人呼吸带高度,0.5m~1.5m 之间,还考虑了坐卧状态的呼吸高度和儿童身高,增加 0.3m~0.6m 的相对高度。

5、检测方法

更改了温度、相对湿度、风速、新风量、臭氧、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碳.一氧化碳、氨、甲醛(分光光度法) 等 11 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,增加了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,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(2002

版附录 A) ;增加了甲醛(高效液相色谱法) 、苯并[al比、可吸入颗粒物、细颗粒物、氨等 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(2022 版 附录 B、附录 E、附录F、附录 H),更改了苯、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、细菌总数等 3 项指标的测定方法(2022 版 附录 C、附录 D附录 G,2002 年版的附录 B~附录 D)。

2022 新版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较 2002 版本变化较大,总体感受有如下几点:1、更加坚持以“人”为本,切合“人”的因素,重点保障人体健康。例如,新增“细颗粒物、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”三项指标,后二者为颁布的致癌物清单项目:对氧化氮、甲醛、苯、可吸入颗粒物、细菌总数和氢均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;新增了儿童房、采样点高度,考虑了室内人员坐卧状态的呼吸高度和儿童身高等的要求.

2、更加规范了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规范,例如: 引入 HJ/T 167、GB/T32465、GB/T 27476.5 等标准:以及对附录 A 进行了大量的修订,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;对部分检测方法进行了新增和修订。

3、加强了同类别标准的统一,便于理解和记忆,例如,引入了 GB 3095 《环增空气质量标准》中1小时平均、8 小时平均、24 小时平均等概念,描述更为严谨。




Cooperation
合作伙伴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NewTom
版权所有 © 2023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保留一切权利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142号